他没有伟岸的身材,双肩却有扶贫济困的担当;他建茶园的地方,在地图上不过芥菜籽般大小,却竖起建设郧西美丽乡村的一面旗帜;他不是神仙,却让屙屎不长蛆荒草沟变成生金长银的绿色银行;他不会变魔术,但贫困的绞肠关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60岁的老太太,在家门口每天能挣80元钱。截止8月底,已有80万元劳务费,装进全村200名乡亲的荷包里。
他就是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丁家湾村42岁的农民操世权。
他投资1300万元建起天蓬山3200亩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带领200名乡亲共同致富。
他,在二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中,靠吃苦耐劳、勤奋朴实、善良能干,创造了惊人的业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乡亲们心中竖起一名普通农民的崭新形象。
此时,他曾有过老婆孩子热炕头享清福的想法,但更多的是为乡亲们贫困焦虑;为家乡面貌依旧寝食不安。他常提醒自己,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算富。
为了让家乡父老乡亲找到致富的路子,他买了书籍苦钻技术。
一人富裕不算富 带领乡亲奔富路
有女不嫁绞肠关,出门不下就上山。吃的食物不离酸(酸菜、酸苞谷浆),妇女两头不见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收工)这句流传了多少代的民谣,一直到90年代依然是绞肠关村贫困落后的写照。
14岁,他怀揣致富梦想,赤手空拳从贫穷的山村走进繁华的大都市,开始了艰难的生存之旅;41岁,他携资千万回乡建茶园,带领乡亲同致富。
是什么原因让他回乡建茶园呢?是淡淡的乡愁浓浓的爱。
每年春节回老家,看到不变的山、不变的水和依然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乡邻对自己艳羡的目光,操世权心中五味渗杂。每年远离故乡之后,人在千里之外,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故乡的老屋、故土的芬芳。如何牵着乡邻一起富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去年,上津镇绞肠关村书记柯昌寿找到他,建议他回家乡建茶园。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积累了财富开阔了眼界,活络了思维。听闻此事,操世权立即驱车来到绞肠关村,带人从山上各个点取土样,送至西北农大化验。经专家鉴定适合种植茶叶,坚定了他回家创业的信心。圆了“富”梦的操世权不忘带动乡亲们致富。
种茶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遇上天灾,投的钱就打水漂了,朋友得知他要回乡种茶,为他担心。
然而,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吸引着他。
天蓬山位于秦岭南麓,自然条件优越,云雾缭绕,土地肥沃,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65%,特别适合茶叶生长。
为了让操世权安心回家发展,上津镇党委书记官开华和绞肠关村书记柯昌寿提供了最优惠的条件:“土地流转期限在50年的基础上再加20年!”操世权没有表态。十几天后,考虑到村民的利益和要求,柯昌寿托人带话:“乡里乡亲的,就先按30年流转吧?”操世权依然没有吭声。然而,让柯昌寿震惊的是,在正式签订合同时,操世权仅仅签了20年。“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未来。自己富了更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操世权真挚地说,最初自己在西安工地干得是最累最苦的活儿,当时最大梦想就是过年能让全家人吃顿白面饺子。“我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可回家看到当初一起流汗吃苦的乡亲们还在黄土地上过苦日子,我心里不是滋味。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挣钱,而是带着他们闯出一条富路。签20年足够了!”合同期满,茶园肯定成规模了,操世权计划村民们有能力的自己管理;没能力的参股分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多样模式。总之,就是让乡亲们用多种形式参与茶园经营管理,分得更大的红利!
创业成功建茶园 反哺家乡见真情
家乡的贫困面貌让他寝食不安,早在读初中时,就曾立下誓言:长大后,努力多挣钱,回报家乡,为乡亲们摆脱贫困搭把手。”采访中,操世权坦诚地说。
操世权介绍,他初中未毕业,就来到西安闯荡,卖过煤球,挖过煤,曾与人合伙养猪,一人投资1000万元,每月仅饲料人工费开支达50万元,当时猪价5.10元/市斤,月月亏本,连续亏5年。后来,在西安从事房产开发盖楼,终于获得成功,为日后回报家乡和投资建茶园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015年,他得知母校丁家湾小学门口存在交通隐患,影响学生上放学安全出行,操世权捐资5万元,并且每年设立奖学金4000元,对每学期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支持家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12月他了解到乡亲们出行困难,为绞肠关村修路28公里,投资38万元,解决了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为了让贫困户、五保户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老有所依。今年春节,操世权购买粮油,支出5万元,挨家挨户给贫困户、五保户送去节日的祝福……
近两年来,操世权不忘初心,反哺家乡,先后累计为家乡建设捐款50多万元。说起操世权捐资援建家乡的事,柯昌寿如数家珍。
学习让他长知识 看书使他走更远
14岁出远门创业,干得都是苦活、重活、吃苦受累不说,还经常被人小瞧和白眼,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查找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文化。于是,他一方面努力干活,另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他一有空,就跑到图书馆,并办了借书证,阅读科技,哲学类书籍,偶尔也读一下小说。久而久之,他尝到了看书学习的甜头,当别的工友只会埋头干活时,他不仅能干好这一行,并能把这行说的头头是道,因此,他受到老板的器重,被委以重任,从普通工人干到业务经理,继尔成为该行业领军人物。如今他已养成看书学习的习惯,将寝室、卫生间、办公室、车上都放有书籍,坚持每天阅读几小时。
在外成功创业多年以后,他暗暗准备回乡创业,广泛收集适合回乡创业的信息,并深入学习研究农业种、养、加科技书籍,大量阅读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方面的书籍,为回乡建茶园做好知识储备。
不仅如此,他于去年参加了由农业部科技部组织的全国第二期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并被其授予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撂荒土地长金银 整村脱贫都幸福
一名普通农民任何事却都要做到极致!这是操世权做事的原则。建茶园之初,他起早摸黑,顶风冒雨,什么事都亲自带头干,整整在山上呆了四个多月,人也瘦了一圈,上山时体重172斤,下山时一称152斤。用了14台挖掘机、近300人修通了56公里4米多宽的循环通车茶园路,硬是把一部分撂荒的山地开垦出来了。贫困户陈飞全惊呆了:“一辈子都没想到山上长人把深的草能通路!没想到能建成这样的茶园!”
为了建高标准生态观光茶园,操世权请来西北农科院专家来到大山里,从茶园规划到茶地平整再到下种,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手把手教村民们操作,种下了福建大白,陕茶一号优良品种。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片片杂草从生荆棘遍地的荒地在他手里变成了标准示范园。为了坚定村民们发展茶园的信心和学习种茶的技术,今年3月份,操世权带着50多位村民代表先后考察了郧西县槐树林特场茶场、竹溪县龙王垭茶场。贫困户夏先德回村后信心满满地告诉村民:“我们茶园规模不比人家小,以后一定要超越他们!”
如今,郧西天蓬山茶叶有限公司、郧西县天蓬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相继挂牌成立。站在海拔800多米的绞肠关村天蓬山最高处,俯瞰茶园,一层层平整好的茶地犹如一波波黄色的麦浪,错落有致,起起伏伏、层层叠叠。一个3200亩高标准原生态旅游观光茶园已跃然眼前。远眺层层茶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不难想象,来年春暖花开,山上一层层漾开的绿色长卷,会怎样令人流连忘返!
自去年12月至今年8月中旬,茶园动工建设,高峰期一天200多位村民在此务工,操世权仅支付务工费就达到80多万元。贫困户王忠兴从建茶园就开始打工,如今挣了一万多元:“外出打工辛苦不说,还照顾不到家庭,现在不比在外面挣得少!一天80元,还管中午饭。除了土地流转费还能挣工钱,家门口有了茶园真是天大的好事!”
最让村民做梦都想不到的是,操世权在群众大会上公开承诺:“五保户的生老病死,我管!能在茶园劳动的,我发钱!茶园有活干,优先安排贫困户。”掷地有声的语言当场让70多岁的五保户夏先文泪水长流:“我们真是享操总的福呀!”在茶园劳动的老人,每人每年可以领到6000元的工资。该村19户21位五保老人从此有了亲人、靠山——操世权。
目前,操世权已在茶园投入1300多万元,流转88户土地,其中,贫困户有61户271人在茶园打工,当年脱贫已不是梦。
上津镇党委书记官开华说,操世权利用撂荒地建茶园变废为宝,依托专业合作社模式,引导当地妇女、老人从事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的特色产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脱贫目标,这种产业化扶贫模式非常实用、实在、实效,当地老百姓非常欢迎。
生态茶园观光游 乡亲幸福长远久
操世权经过28年的不懈奋斗,走出了艰辛创业的成功之路。他虽然在事业上雄心勃勃,却把金钱看得很淡。建一个现代标准化的生态茶园是一个长效的项目,需要不断的投入,操世权却义无反顾。“山要开发才会成为‘金山’,依靠青山绿水,照样能富。我还要带领乡亲们发展旅游业!”操世权的创业之旅规划得很长远,但再远都有着老乡的身影。
距离此地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是古城上津,是湖北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古镇灰黑的城墙缩写了小镇1700多年岁月变幻,作为西安至武当山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老城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天蓬山大峡谷地处沪银高速公路上津入口3公里处,距此地4公里,峡谷山高峡深,峡中套峡,群峡交织,幽深离奇,吸引不少人来前来探险游玩。距此地不远的丁家湾,操世权已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伞河塘度假山庄。他在茶园制高点四方地建设了1200平方米停机坪,计划将来购买引进通用飞机,从山庄带客过来游茶园。观千亩茶园、赏千年古城、探千里峡谷,沿线景点让贫困村吃上旅游饭,完全可以致富。操世权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意将公司命名为湖北十堰天蓬山茶叶有限公司。他与专家一道勾画了这样一张发展蓝图:依托古城和天蓬山大峡谷,一年打基础,二年见规模,三年出成效,四年见效益,五年大丰收,着力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茶园,让胶肠关及周边乡亲们共圆“小康梦”。
打造高标准的茶园,把茶园当作景点建,是这个蓝图最关键的一步。“在茶园内套种花卉,其一是用以改善茶园生态,发挥产业优势;其二是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山生态绿色旅游品牌。”操世权介绍说,把茶园变成花海美景,让茶香、花香一道沁人心脾,茶园的花季定会很美。“春赏花,夏避暑,秋品茶,冬观雪”,这是茶园四季游的看点。目前,他已请人栽桃树、樱桃树、杏子树、桂花、木瓜树、银杏、水杉等13000多颗。
随着茶园的兴建,不少村民看到了潜在增长率,正谋划着兴办“农家乐”、“农家宾馆”。一位农民算了算帐:“不说这么大的茶园管理一直需要人工,仅今后茶叶的采摘期,每天采茶人就不会低于1000人,吃、住都能挣钱。有茶场在,村民可以采茶、可以当老板承包,可以发展第三产业,完全没必要再出门挣钱!”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方人,村庄已不是过去的村庄。新茶场带来新希望。这方人都将会实现从外出务工到就地在“绿色车间”当工人、从事第三产业当老板的转型。人人小康、家家欢颜不再仅仅是梦。
“上津农民操世权,荒草扒里建茶园,点土成金魔术手,荒山变成金银山。济难解困活神仙,妇女一天80元,七十老汉挣现钱,天掉馅饼在眼前……”。
据绞肠关村书记柯昌寿介绍,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785元,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7000元,比去年增长21%,贫困户徐文贵62岁,1-8月,参入茶园管理劳入收入1.5万元。原来因为野猪兔子遭害农作物,有种无收,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张成财、鲁恩莲夫妇等农户,原来的家乡对于他们就是天天赌咒发誓想离开,现在因茶园劳务收入稳定致富的梦想定能实现,天天又哭着喊着想回去。
徐文贵感慨得说,只要跟着操世权干,妇女老年人致富不亚于年轻汉。
大爱无声,邻里情深——操世权。这位普通农民的优秀代表,将脱贫致富的种子撒在乡亲们的心间。使脚下这片热土升腾着勃勃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