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回汉群众的贴心人 ——记县财政局驻湖北关村扶贫队员徐福生

2020-06-22 09:42  

在湖北关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会上,有你的铮铮誓言;在产业建设基地上,有你热情服务的身影;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有你洒下辛劳的汗水;在回汉群众的家里,你无私奉献了水晶般的爱心。

徐福生,县财政局驻湖北口回族乡湖北关村工作队队员,在秦楚边关这块红色土地上,扛起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与使命,是回汉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走村串户访民情,让干群关系好起来

2016年10月,县财政局把年富力强的徐福生派到湖北关村任扶贫工作队长,开展“四双”帮扶工作。作为一名长期在机关工作的汉族干部,来到全县最边远的少数民族村,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挑战,能否在这里扎下根,顺利开展工作,徐福生心中没有底。但他明白,只有把党组织的嘱托记在脑海里,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和支持,开创四双”帮扶工作的新局面。

湖北关村是全省最西端的村,与陕西镇安县接壤,全村457户1821人,有回族群众370户1566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39户922人。

徐福生同志深知,要想做好该村的“四双”帮扶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村情,熟悉每户群众的基本情况,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化解回、汉之间、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一些矛盾纠纷。于是徐福生顶着严寒,翻山越岭,用1个月时间走遍全村家家户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群众困苦,解决合理诉求、化解回汉矛盾纠纷,完善工作手册等。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一些群众向徐福生反映,本地土豆产量低,效益差。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问题引起了他的关注。徐福生就四处打听,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争取到1500公斤优质土豆种子、500多袋化肥,解决了群众生产上的大问题。回汉群众十分感激,认为徐队长是个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他和回汉村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感情逐渐加深了,扶贫工作也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也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因地制宜兴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湖北关村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考虑到这里适合发展光伏产业,徐福生就积极争取立项,投入资金48万元兴建光伏发电站,于2017年建成投产,2019年全村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村民们发展产业的热情高,可苦于无资金支持,徐福生和村“两委”干部用足用活产业扶贫政策,先后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5万元,帮助贫困户获得金融扶贫贷款163 万元,一大批种植、养殖项目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为了组织群众种植铁扫帚,2018年3月28日,徐福生带领15名村组干部和贫困群众到观音镇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学习种植技术,并邀请合作社理事长胡朝柱到该村作技术指导,当年该村发展铁扫帚150多亩,贫困户马平云、杨福应等76户贫困户当年增收16万元。

几年来,徐福生走村串户,宣传产业政策,引导、鼓励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高山蔬菜等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00亩以上。

针对群众反映的核桃基地树龄老化、病虫害多、挂果少的问题,徐福生印制《核桃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核桃冬季管理要点》850多份,翻山越岭分发给全村的回汉群众,核桃管护技术明显提高。

为充分发挥该村山场面积广阔、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徐福生牵头成立红岩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养殖牛羊。目前全村存栏黄牛700余头、马头羊2500余只,群众增收明显。65岁的村民哈荣明,家里7口人,养牛3头、羊10只,年底可增收五、六万元,加上两个孩子外出打工,一举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的湖北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考虑到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徐福生围绕民族风情、边关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详细规划论证,终于取得广泛认可。201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按照3A级风景区的标准打造湖北关景区,将关上的两侧城垛一头通往天堂山,一头通往陕西凤凰山。如今,来湖北关登高赏景的鄂陕游客日渐增多,许多游客游览古关隘、攀登天堂山、品尝清真美食。乘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村民先后兴建农家乐、农特产品店等。目前,村民侯启贵投资的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建成,10多家农家乐正在加快建设。

搞亮化,抓搬迁,让居住环境靓起来

湖北关村北依天堂山,山大谷深,群众居住条件差。怎么将村民迁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线呢,徐福生琢磨着。要使群众迁过来,得让这里有吸引力。徐福生和村两委干部形成了一致意见,从道路亮化着手。2017年,他向县财政局递交了关于在湖北关村实施道路亮化工程的建议,徐福生先后争取资金35万元,购置路灯110盏,安装在10多公里人居密集路段。日暮时分,道路沿线一片明亮,村民有空就来散步聊家常。全线10多公里长的主干路告别了黑灯瞎火。很快,一些资金宽裕、本想外迁的农户放弃入城计划,纷纷在公路沿线建房安居。 

易地搬迁安置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矛盾的焦点,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徐福生和村“两委”干部通过召开村组会、场院会,反复宣传易地搬迁政策,详细摸排,反复比对,最终敲定易地扶贫搬迁户60户。在公路沿线科学选定安置点4个,通过倒排工期、现场办公,狠抓落实,2019年9月各安置点全部竣工,6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2019年,湖北关村的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拨寨的关健期,他坚持“5+2”、“白+黑”的拼搏精神,和同事们一起,长期奋战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组公路、安全饮水、香菇基地的每一个建设工地上,他现场办公,亲历亲为,协调解决规划设计、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保证了工程顺利推进。

去年9月的一天,他的76岁的老母亲由于小脑积水生活不能自理,急需住院治疗,他的妻子多次打电话让他回家看看。然而“自古忠效难两全”,脱贫攻坚进入了冲刺阶段,激战正酣。他想,在这关键时期,我不能下火线,就嘱咐妻子照料好老母亲,继续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役中。

几年来,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并肩作战,抢抓脱贫攻坚机遇,先后建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绿化、安全饮水、村组公路建设和河堤维修等工程。这里面渗透了徐福生同志的智慧、心血与汗水。

送温暖 献爱心 让困难群众富起来

全县“十佳”扶贫工作队长徐福生,他不仅为全村的脱贫攻坚出谋划策,全力投入,而且还有一副慈善心肠,特别是一些比较困难的群众,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每当看到一部分群众过冬的时候还没有袄子穿,他的心里总不是滋味,就通过山东的亲戚为全村的部分群众捐赠50件价值15000元的羽绒服。

他的帮扶对象杨恩吉家的水管坏了,徐福生找来维修工具,买来配件,亲自上门为其修通了破裂的自来水管道,当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进厨房的时候,徐福生才放下心来,用毛巾擦干脸上的汗水,继续投身到回汉群众最需要他的地方去了。

龚少权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5岁,全家4口人。2017年,在徐福生的帮助下,他申请了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养牛5头,出栏1头,现存栏4头。养羊7只。发展铁笤帚1亩,收入2000元。如今,还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过去,他家的房子太破旧,徐福生还帮他申报了1.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对危房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房子宽敞明亮,院子干净清爽,花香四溢。公路通到了他的家门口,出行也方便多了。去年春节,他特意在泗峡口买了一幅“房中茶饭尽称心 厨内莱肴尽可口”的春联,贴在他家厨房门口上,这是他家脱贫致富后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徐福生,他以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坚定的执着与追求,在巍巍湖北关上践行初心与使命,在回汉群众中彰显责任与担当。他是脱贫攻坚的先锋战士,是回汉群众的贴心人。

通讯郧  张 军  段维成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