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六郎乡王家河村的新变化

2020-06-29 08:48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白维东报道  经历了一场夏雨的洗礼,王家河村静谧中添了几分生机,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干净的安置区,宽敞便捷的通村通组公路,蓬勃发展的花椒、香菇基地,繁忙欢乐的扶贫车间,躬耕于田间地头的民众,潺潺流水间,一片小康图景。

而在五年前,王家河村因组织软弱涣散、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当时全乡典型的后进村,甚至被有的村民自嘲为“末末村”。201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基层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副局长何文毅和党员白维东分别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驻村工作队员长年坚守,带领王家河村走出了一条从一个“问题村”、“后进村”到“先进村”、“示范村”的强势逆袭之路。

抓党建,党建引领促脱贫

“整顿后进村是一项长期工程、民心工程,要想法迈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最主要的是把村民的精神状态调整好,心气调动起来,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村党支部书记姜显洪深有感触地说道。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和村“两委”一道,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在基层治理、动员带领党员群众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乡党委政府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吸纳年轻后备干部蒋运财和曾祖明到村“两委”,激活干事创业激情;村“两委”每年组织3—5次党员干部到县党校、临近先进村、示范村进行交流学习,拓宽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县农业农村局和派驻该村工作队通过“户户到”、小组会、庭院会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农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及各种诉求,把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多次到王家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产业基地,和村“两委”干部、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一起座谈,了解精准扶贫推进情况,制定发展规划,并以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院落会为契机,倾听村情民意,探索产业发展路子,研究解决在“两不愁三保障”、搬新拆旧、健康扶贫、低保纳入、危房改造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力推进中央巡视等各类短板问题整改工作。 

“不怕巨浪高,只怕浆不齐,战胜巨浪的关键,就是要人心齐,班子强起来了,拧成了一股绳,群众看到村干部动了起来,工作做起来了,也感受到了村干部带头转作风、改面貌的决心和信心。”六郎乡党委副书记王传林说。

强产业,用心念好“致富经”

“去年,仅香菇一项我的净收入就达到了2.1万元......”尝到了发展香菇产业带来的甜头,既当技术员,又当示范户的“土专家”陈新虎今年又扩大了种植规模。

“2019年,农业农村局小白帮我申请的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我用来发展香菇和养殖业,净增收了3万余元。”常年在外打工的王绪林,看到了精准扶贫发展产业给家乡带来的明显变化后,于2019年1月毅然决定回老家申请参与香菇种植。驻村干部白维东帮其申请小额信贷并给其宣传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收获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王绪林信心满满。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产业扶贫”四个字描绘出了王家河村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增收的主要路径。在县农业农村局派驻工作队的帮扶下,该村先后建成白芍基地215亩,发展花椒158余亩,成功培植常兴中药材扶贫车间,常年吸纳当地20余户贫困户实现务工增收。2019年1月,该村占地8.5亩的香菇产业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37个香菇大棚50160棒菌棒,直接带动15户菇农52人参与种植,第一批香菇采摘4轮近10万斤,价值28.6万元,贫困户户均纯增收1.5万元。今年年初,该村又集中连片发展了110亩花椒基地,目前,老花椒基地已经初见成效,新花椒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受疫情影响,六组村民阮诗和未能顺利外出务工,驻村工作队帮其申请了一台孵化器,孵化成功400余只土鸡,喂养了2头母猪,产下10头小猪仔。今年,像阮诗和一样,利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产业发展十三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累计发展牛10头,山羊50只,生猪50头,孵化土鸡3050只。在强劲发展产业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挖掘出该村最美手艺人阮诗甫,通过打造纯手工酒壶,年纯收入近万元,“一把小酒壶,铺就脱贫路”。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把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作为该村农户创业增收的主要手段,利用技术优势,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利用田间学校组织农业党员专家服务团和乡镇技术人员开展茶叶、桑蚕、藤编、药材、香菇等培训12余次,累计惠及农户1000余人,带动128户384人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脱贫,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谋创新,装上发展“助推器”

“落后村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村容村貌差。破破烂烂,杂物乱堆乱放,要建成文明村、富裕村,这项工作一刻也不能等。”在扶贫之初,面对王家河村村情和实际情况,县农业农村局驻该村第一书记何文毅就提出了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的想法,号召组建村环境卫生督察队,带头参与卫生督办,村容村貌一年年好起来,文明乡风逐渐形成。

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累计投入70余万元加大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田间试验示范学校、路灯、水、路、安置房等方面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合村两委争取上级资金180万元建设取水点(水窖)6个,铺设输水管道15000米;建设集中安置点6个,易地扶贫搬迁100户299人;53户76人享受教育资助政策;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474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56户474人,慢病认定33种慢病61人,群众基本医疗得到保障。2020年上半年,村通组通户公路全部建设实施。

“脱贫攻坚工作在未取得全面胜利和全面收兵之前,我们将严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慎始如终、真抓实干、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全面夺取帮扶村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6月初农业农村局召开的脱贫攻坚重点攻坚月主题会议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晗斩钉截铁的说道。

现在的王家河村面貌一新,班子强、人心齐、环境美,从上访不断到干群齐心,从贫穷落后到乡风文明,从环境脏乱差到整洁有序、绿水青山环绕,村民人均收入连年攀升。聚滴水为沧海,这一系列“脱胎换骨”的改变离不开县农业农村局探索出的抓班子、强产业、谋创新之路,离不开乡镇驻村领导、扶贫工作队、一包五干部等倾情帮扶,也离不开全村干群同心同德,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付出。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