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镇:党建引领助推绿色发展

2020-09-09 09:19  

通讯员王金虎报道: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初秋时节,行走在土门镇的天河两岸,只见青山如屏,碧水似带,田野里一片金黄,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土门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的“头雁效应”,引导广大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天河”的生态保护建设,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当好守井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

土门镇位于天河上游,境内河流众多、山川秀美,山林面积达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如何守护好土门的碧水青山,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激活“生态潜力”、释放“生态红利”、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该镇把绿色崛起作为重大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停转产了一批污染企业和养殖场,大力发展环保健康产业、乡村旅游等美丽经济,持续擦亮“县城水缸”、“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小延安”的金字招牌,构筑一轴两翼生态示范区,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红色土门”保护。发挥解放战争时期,陕南、鄂西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鄂陕军分区党委、司令部、地委、专署、鄂陕周报社驻地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引领”作用,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充分融入基层党建、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等全领域,纳入全镇红色教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推动红色文物的保护开发力度,进一步挖掘整理红色故事,通过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再现当年场景,建成集中展示土门红色文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成效的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的关帝庙党员政治生活馆,同时启动了土门村鄂陕军分区、周报社的旧址保护,逐步形成展馆展示、教育教学、基层实训一体化教育体系,全方位打造红色教育、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多元化实训基地。

大力推进“绿色土门”建设。持续推进山水林田路村建设,保护好全镇27万亩森林,将13万亩森林纳入生态公益林,整治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建设“四好”农村路70公里、对境内天河、惠河、水洞河、麦峪河和30多座村庄河塘进行了全面清淤整治、党委主要领导带头落实18个村的37段河流的河长制管理,累计巡河建成天河二级旅游公路20多公里,创建干树垭村党支部“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选树最美守井人2人;在天河沿线的关帝庙、六官坪、土门、上坪、干沟等村建设花坛20000余米,栽植花木30000余株,配备保洁员12名,使全镇环境卫生实现县镇一体化管理,努力塑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风貌。继2007年获“国家级生态示范乡镇”后,2019年被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玉皇顶、茅坪被评为省级生态村,,关帝庙村被评为全省宜居村庄,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 ,美丽经济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大力推进共享共治共建。积极探索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全程参与共建共享、乡贤助力、村综合服务社发挥作用,以“小支点”撬动村居环境大变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全镇177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到集镇和大型集中安置区参与文明创建、矛盾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认领工作岗位。发动脱贫攻坚包联单位作用,投入资金改善村庄面貌,配齐保洁员,除开展日常保洁外。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清扫及管护,切实做到道路整洁、村庄干净、庭院清爽。累计整合项目资金2700余万元,投资建设1个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中转站、购置18辆垃圾运输车、5辆清洁洒水车、添置大小垃圾桶1200个,10个村实现垃圾集中处理,镇村环境持续改善,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大力培育康养产业。关停污染大的铸管厂、骨泥厂、养殖场等企业7家,吸引了一大批绿色企业落户土门,60兆瓦总投资达5亿元的2个绿色能源太阳能地面光伏发电、覆盖邵家沟、茅坪、干沟、玉皇顶等村的1500亩茶园、占地700余亩的天河牡丹扶贫产业园、占地面积达500亩的家竹美女河九包十八湾生态旅游、六官坪村300万元农光互补、关帝庙村300亩核桃高产示范园、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吸引近1000人的国华藤编扶贫车间、年产值达5000万覆盖6个乡镇,带动1200人增收的旭葱蔬菜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国寿扶贫项目龙潭村柿子醋厂、投资2000万元的陕南军区司令部旧址维修项目等一大批绿色项目相继开工并设产,生态产业的年产值达2.7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目前,全镇累计集聚了绿色产业项目20多个,成为土门镇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