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红军传单 永恒的精神传承

2020-12-12 16:00   刘鹏

湖北省郧西县于1947年解放,是湖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程子华等都曾转战郧西,在这里展开过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战斗故事。

在郧西县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87年前的红军传单。这张早已褪色的传单,是全国发现的唯一一张同类型红军传单,被列为湖北省首批珍稀档案。它清晰阐述着红军的性质、宗旨、政策和主张,记录着87年前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发动群众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到达陕南地区,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名义印发了手写油印品《什么是红军》。这张传单由时任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徐海东、军部政委吴焕先和鄂豫陕省委秘书长郑位三三人商议起草,军部秘书兼宣传科长刘华清刻印。

《什么是红军》传单图片来源:郧西县委宣传部

1935年正月14日,红二十五军来到湖北省郧西县庙川虎头岩,村民李玉才报名参加红军。1936年5月,因母亲病重,家里捎信让李玉才请假回家。临行前,首长给了已是特务队副班长的李玉才一张《什么是红军》传单,告诉他要继续宣传革命、扩大红军力量。李玉才将传单缝在衣服的夹层里,带了回来。他将传单交给妻子刘立英,再三嘱附说:“千万保存好,不要告诉任何人”。

一句丈夫临别的嘱托,化作农妇半世的承诺。

1935年7月,红军主力北上陕北,郧西的革命形势又严峻起来。保长、乡练又开始兴风作浪,破坏革命。红军战士李玉才因母亲病重,没能归队,但也不敢在家存身,只能在深山老林、石崖山洞躲藏,妻子刘立英每天假扮寻野菜给他送饭吃。

敌人三番五次来到刘立英家,搜寻红军战士李玉才和传单的下落。刘立英被敌人吊起来,用锥子施以酷刑,可她始终守口如瓶。因为这张红军传单给了她坚定的信念——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有红军在,穷人总是有希望的。

l947年11月郧西解放。这张写着近500字的红军传单,一直被不识字的刘立英当作宝贝珍藏着,直至1981年被完好无损地上交给郧西县档案局。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活动期间,郧西始终是斗争的前沿地和稳固的大后方。当时,郧西县参加红军、游击队和抗捐军的有1000多人。其中,二天门村当时78户,就有76人参加红军、28人参加游击队,平均每户1.3人参加革命,被誉为“红军村”。

说来也是荣幸,时隔87年,因为扶贫工作,我来到了这个曾经的“红军村”,通过这张早已褪色的红军传单,我感受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坚定信仰和伟大精神。

87年前,我未能出生在那个开天辟地的时代,参加红军,为穷苦人民的解放,挥洒热血。

87年后,我来到了红军战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上,为贫困群众奉献青春力量。

在脱贫攻坚这场特殊的战场上,先后有1800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姜仕坤、余永流、吴应谱、樊贞子、黄文秀……

这里面,还有我的前领导——湖北省十堰市扶贫办副主任黄星同志。2018年2月28日凌晨,年仅45岁的他,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疼爱的15岁的女儿和他热爱的扶贫事业。

这些为了扶贫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像极了几十年前,为了穷苦人民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

红军战士们伟大无私的精神信仰,在数十年后,被他们用生命传承和发扬。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的时间里,红军传单的故事一直感染着我,红军战士的精神信仰一直激励着我。

来到“学习强国”工作后,我常常感到,我们的平台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纽带。2020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期间,我们收到了84.6万的网民留言和7900多封网民意见的邮件,有一条邮件让我印象深刻——发件人是一个文印店,正文第一句写着:“这是一个80多岁的老爷爷,他走了几十里路,来到我们文印店,让我们把他的手稿打出来发送给你们……”

在这个人民群众信赖的平台,红军战士的的精神信仰依然可以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传承。我们将带着对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好“学习强国”的建设工作,和同事们一起,把“学习强国”打造成新时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精神源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