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迁发证圆“安居梦” 搬迁群众服“定心丸”

2021-07-26 14:39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事关脱贫攻坚收官成色,事关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信心基础,事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质量成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两个有效衔接,以搬迁群众的房屋所有权法定为强农富民赋能,为农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夯实责任保成效,紧咬目标全覆盖。郧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886个。在“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参与”的工作机制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综合协调、督办指导、统筹推进工作。2020年12月24日全县正式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以来,该局严把时间节点,全力督办三个标段中标单位的调查、登记、发证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集中安置25704户、分散安置180户的办证和发放,发证率100%,惠及全县所有搬迁安置群众,实现集中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应登尽登”“应发尽发”目标。

综合施策强推进,处置管理短平快。一是分解任务形成“闭环效应”。报请县政府出台《郧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将用地规划、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工程设计图纸、工程质量监管、专业技术指导、权籍调查核实、数据库建设等全流程、全周期审批管理所涉单位及职责通过文件予以明确,该局提供用地和规划批准文件663套。二是试点带动产生“示范效应”。采用“边调查、边审核、边发证、边建库”的技术路线,在城关镇石梯子村三组集中安置区开展试点,收到良好效果,按“先易后难、先近及远”的思路,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三是认识到位激发“倍增效应”。先后6次组织召开78人次各标段项目、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业务碰头会,强化安置政策落实和工作措施落地。开展政策宣传解读140余次,咨询服务3700余次,入户座谈9000余次、安置点动员会50余次,确保调查发证真实,不漏一户、质量过硬。四是解疑化难释放“溢出效应”。结合郧西县实际,对易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调查、登记、发证10类、4476个疑难问题,建立工作联系机制,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疑难问题政策解答的函》,为解疑提供政策支撑。五是管理保障发挥“护航效应”。按照各标段技术单位内外业投入人员不少于30人标准,合理部署、划分技术专班,做到专人专岗专事。对完成外业调查和权属审核的搬迁对象,优先进行颁证,力争提高发证效率。对全县易迁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的调查、测绘、建库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检查督办破难题,风险化解无死角。一是组建专班全方位实地检查督办30余次、召开现场会议10余次,倒排工期,加快作业标段进度。二是建立日报告、周总结工作制度及后进通报、约谈督办机制。对工作进度连续三次排名靠后的标段进行点名通报15次、约谈2次,并责令其迅速整改到位。对尚未登记和不能登记的易迁安置住房实行台账管理,针对具体问题逐项制定工作计划。三是稳妥推进218个占用基本农田、74个压占生态红线、316个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安置点规划调整,完善17698户安置住房项目建设规划、用地等手续办理。

改革创新办实事,优化服务零距离。基于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优化流程,精简材料,集中办理,一次办结,以“精、减、降”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即凡是可以通过共享获取的材料一律不再要求重复提交。开通“绿色通道”,采取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方式,以村为单位统一集中登记发证,实现批量受理,为易迁群众提供优质化、贴心化服务,真正让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  徐津津  兰兆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