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青山深处“一朵菇” 激活乡村振兴大“蘑”力

2024-08-20 10:32  

“香菇也怕热,喷水冲冲凉,品质会更好。”在郧西县店子镇小坝河村香菇基地内,村民们正在给菌棒喷水。菌棒上,一簇簇、一片片的香菇饱满圆润,长势喜人。

近年来,十堰依托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中国好水”和得天独厚的“珍稀菌类”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2023年,全市食用菌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6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300元,食用菌综合品牌价值跻身全国20强。

守着青山,造就食用菌黄金产区

走进房县沙河乡,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分布在道路两旁。菇农曾光华正在菌棚里穿梭忙碌,“这是今年春播的香菇,在进行越夏管理;这边是秋天要种的香菇,正在制棒和点菌。”看着菌棒上个大肥美的香菇,曾光华脸上满是笑容。

10年前,曾光华和爱人回到老家沙河乡火光村一组,专心种植香菇。通过“换工劳作”方式,两人每年种植香菇5万棒,“一年收入超过20万,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靠着种香菇,两人盖起楼房,还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十堰,香菇种植大棚已成很多乡村“标配”。“十堰种植香菇、黑木耳历史很悠久,文化底蕴也很厚重。”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早在唐代,房县耳菇就被钦点为“贡品”;清代,十堰还呈现出“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20世纪60年代,房县成为全国闻名的“耳菇名县”。“郧阳香菇”获“中国好香菇”称号。

十堰市委、市政府将食用菌作为全市6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首,由市委书记领衔,高位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郧阳区、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等5个食用菌强县。全市年产300万棒以上的规模食用菌基地5个、100万棒以上的基地10个。2023年,累计完成食用菌制棒2.5亿棒(袋),产量(鲜重)28.7万吨。香菇种植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二,羊肚菌种植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一,成为全国食用菌黄金产区。

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指出,要聚焦土特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强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等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让十堰山货成为叫响全国的抢手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十堰还改变香菇独大格局,逐步发展黑木耳、灵芝、羊肚菌、大球盖菇、白参菌、竹荪等品种。在汉江、天河沿线16个村发展羊肚菌2000多亩,在土门镇六官坪村试种大球盖菇100亩;仙河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白参菌50万袋,产品销往北京、武汉等地,价格高达14万元/吨。此外,郧阳区白桑关镇出产的野生牛肝菌、青头菌、鸡油菌、松树菌等,也走出大山,成为城里人的新宠。

抱团发展,山里特产乘坐“航母”走向全球

十堰林地面积全省第一,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全省第二,菌棒原料丰富,还有“中国好水”的加持,培育出的食用菌很受市场欢迎。

“今年我种的羊肚菌还没等到上市,就被外地客商订光了,等秋天了我还要再扩大种植规模。”丹江口市盐池河镇种植户马秀国说,羊肚菌营养价值高,种植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我种的羊肚菌个大肉厚,外地商家抢着买。”

和羊肚菌一样,房县小花菇也“火出了圈”。在房县,从事香菇种植农户有6000多户,全县年发展椴木香菇250万筒,袋料香菇4500万袋。房县小花菇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中国欧盟地理标志相互认证名单。

为了让大山里的土特产更好走出去,2022年8月,十堰市率先在全国成立食用菌产业联盟,食用菌产业链81艘“小舢板”正式抱团成为“大航母”,食用菌产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

到目前,十堰有种植合作社445家,食用菌企业126家。其中,规上企业总数达4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6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香菇春夏秋“三季6:3:1”种植模式,形成“周年生产、全年上市”生产局面。十堰还聘请国家菌草中心专家,开展“以草代木”种菇实验,发展巨菌草5000余亩,成功制棒10万棒。

近年来,十堰还在食用菌深加工上做起文章,产品加工由过去简单分级筛选,逐步向酱、饼、罐头、多糖提取等精深领域挺进。十堰香蕈公司优选灵芝、猴头菇、金鼎侧耳等7种适合在竹溪种植的珍稀食药用菌,申报了“蕈先生”香菇产品有机认证,创建了汉水谷地、武当灵芝品牌,成为国家科技中小型企业。

在郧阳区,绿筷子食品公司生产的香菇蛋白肉、灵芝饼干、灵芝茶三款主销产品,出口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十堰菌菇走向全球开启绿色通道。竹山县引进湖北力谷食品有限公司落户溢水镇加工香菇罐头,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创外汇收入2000万元以上。

用好品牌,“武当山珍”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为了让大山里“中国好香菇”跃上城里人餐桌,十堰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双轮驱动模式,规划培育高品质、高品位、有口碑的食用菌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

“十堰香菇不仅品质好,品牌也过硬,市场前景很广。”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在首届国际香菇产业创新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到“武当山珍”展位参观指导。“我们现场销售产品150余万元,8家公司还签订6700余万元订单。”

2023年发布的“中国食用菌产业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单”显示,“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分别以37.07亿元、11.89亿元位列总榜单第17位(全国香菇区域品牌第6位)和46位(全国木耳区域品牌第10位)。十堰市食用菌品牌综合价值48.96亿元,位列全国20强。

好产业,美了乡村,鼓了腰包。据统计,十堰现有10万人从事食用菌产业,2023年生产各类食用菌制棒2.5亿棒,出产鲜菇28.7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6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6300元。

为推动食用菌产业突破性发展,十堰还出台食用菌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实现食用菌年制棒3亿袋,综合产值170亿元,向全省第一发起冲刺。十堰还将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通过“入汉—进京—供港—出口”,让“山里货”享誉全球。

本月20日-22日,中国食用菌供应链建设暨“武当山珍”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在十堰举行,届时,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们将围绕如何唱响“武当山珍”品牌出谋划策,助力十堰经济发展。

“我们将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位,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制定推广食用菌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构建食用菌产业绿色生产体系,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使‘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十堰市食用菌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李伟 罗毅)编辑:马骏

来源:新华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