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曹锐 通讯员章鹏 艾本霜 江绍彦报道:今年以来,店子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工作部署要求,把“六无乡镇”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强力推进,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共绘乡村振兴绿色画卷。
眼下,正是水稻生长管护的关键时节,记者在店子镇大坝塘村化肥减量增效水稻测深示范田里看到,当地正组织农户给稻田插植粘虫板和安装防蚊灯。
“这个粘虫板,别看它小小一个,能够有效防治害虫,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店子镇大坝塘村党支部书记蔡杰国指着刚刚栽插到稻田里的黄色粘虫板和长势良好的水稻兴致勃勃地说。
为扎实推进“无公害、无化肥”工作,店子镇积极响应号召,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大坝塘村化肥减量增效水稻测深示范区开展“无公害、无化肥”试点,采用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大幅提升肥料利用率。利用无人机航化追肥实现均匀、可控的变量喷施。据测算,该村化肥施用量平均减少1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在全镇大力倡导推广机收机耕机种、秸秆还田、物理杀虫、使用农家肥、有机肥等多种绿色防控方式,从源头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让土地更“轻松”,生态更和谐。
自“六无乡镇”建设以来,店子镇按照“一年抓突破、两年大变化、三年全覆盖”目标,坚持全域共行动、“六无”全推进、镇村全覆盖、部门全参与。以试点村先行,其他村稳步推进的方式,以点带面,分类推进开展“六无乡村”建设。该镇组织党员干部进村组、进校园、进企业,通过院落会、电子显示屏、宣传车、发放倡议书、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六无乡镇”创建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种养大户、市场主体等参与“六无乡镇”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镇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为逐步达到“无垃圾”“无污水”建设目标,该镇推广“两类四分法”,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健全垃圾转运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白色垃圾”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房前屋后、路边、河边等无露天垃圾。目前已配套分类收集车9辆、堆肥房9个、分拣中心9个、积分超市15个,行政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
为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集镇区域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确保污水达标排放。该镇成立15支守水护水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河护河活动500余次,清理河岸垃圾、排查清理养殖粪污,确保辖区水清、岸绿、景美。
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稳步开展“无烧柴禾”整治行动,在集镇规划区域开展“以气代薪”“以电代薪”,引导居民逐步改变传统生活方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规划建设3-15轻烃燃气供应站,为群众用气提供保障。据店子村党支部书记石则贵介绍,目前该村居民清洁能源使用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
“我前些年一直使用柴禾做饭取暖,费时费工费力,既不安全,也不卫生。现在政府倡导用气用电,干净卫生方便,也很好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店子村居民乐荣珍感慨地说。
为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该镇鼓励农户自带竹篮、藤筐等传统器具替代塑料袋去超市购物。在各村倡导红白理事会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推广共享餐具“绿色家宴”服务,减少白色污染。在大坝塘村建设农膜回收站,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健全回收体系,回收率达60%以上。
“六无乡镇”建设,让健康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为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今日之店子,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生活更健康。全镇将持续发力,探索创新,实现生态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篇章,为服务湖北支点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