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乡:多措并举破解金钱湖船舶治理难题

2025-07-25 14:44  

 通讯员曹哲报道:碧波万顷的金钱湖,是六郎乡的生态明珠,更是两岸百姓的“衣食父母”。金钱湖沿线,船只曾是家家户户的“标配”,维系着渔民生产,承载着生活记忆。近年来,随着垂钓游客不断增多,水上安全风险陡增,水上船只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六郎乡坚持群众立场,深化“三招”治理智慧,在守护生计与筑牢防线间找到平衡,交出了统筹安全与发展的生动答卷。

“查”清底数,精准健全“身份证”。破解难题,必先摸清底数。今年以来,六郎乡全面打响库区船只“摸底战”,由乡平安办牵头,联合多部门和驻村干部全员参与,对全乡船只展开“地毯式”排查。驻村干部带着登记表、卷尺和相机,逐村逐户登船检查:船体是否有裂缝?救生衣、灭火器是否齐全?驾船人年龄、操作经验如何?连船只用途、停靠位置都一一记录。“给船建档案,就像给人办身份证,出了问题能找到源头,安全才有保障。”驻村干部的解释,让起初不解的渔民们逐渐明白。经过两个月排查,全乡120余艘船只全部纳入“一船一档”动态管理,每艘船的“健康状况”“主人信息”“活动范围”清晰可查,这份“船只档案”为后续安全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拆”除隐患,柔性推进减损失。“查”清底数后,“拆”成为绕不开的环节。六郎乡对船只管理的“拆”,带着温度与弹性。工作组将船只分为“必须拆”“可保留”两类,对船体严重破损、无安全设施的“高危船”坚决拆除;对村民确需用于农业生产、短途运输的,允许每村保留少量安全状况较好的船只,且需经检修合格方可使用。“俺家就靠这条船去湖对面种地,真拆了可咋办?”农户李大爷的顾虑,在政策中得到回应。为减少损失,乡里争取政策补贴,按船只大小、材质、是否有发动机等实行“分级补贴”,拆除后的船只集中无害化处理。“我那艘老铁皮船早就闲置了,拆了正好拿补贴,划算!”渔民张大哥的话道出村民心声。这种“既拆隐患,又保生计”的做法,让村民的抵触情绪渐消。不到一个月,90%高危船清理完毕,目前全乡共回收处理21条船只。

“留”住规范,建章立制守长效。“拆”掉风险后,更重要的是“留”下长效机制。六郎乡将重心转向“保留船只”的规范化运营。所有保留船只统一喷涂编号,如同车辆牌照;统一配备救生衣、急救包,要求“无安全设施不出船”;建立“船只使用台账”,登记出船时间、人员、用途,杜绝超载;立下“铁规矩”:出船必须有2名以上专业人员同行,严禁单独驾船进入深水区。执法巡逻艇每日在湖面穿梭,既检查合规性,也提供救援。一次暴雨前,巡逻队员发现渔民陈大爷独自驾船收网,当即劝说:“大爷,风要来了,咱先回岸,网丢不了,安全第一!”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金钱湖已成常态。

如今的金钱湖,破旧船只不见踪影,保留船只井然有序。渔民驾船时,救生衣成为“标配”,结伴而行成为习惯。从船只管理“老大难”到渔民农户“心放宽”,六郎乡用“三招”治理智慧,让金钱湖既维系着百姓生计,又筑牢了安全防线,在碧波之上绘就出“安全与发展”共生共荣的和谐画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