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高攀报道:今年以来,在深入推进“六无乡镇”建设进程中,香口乡聚焦“无塑料”目标,通过制度创新、设施配套与理念培育,探索出一条减塑降污、惠民增效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共享餐具循环用,红白事上树新风。“以前办酒席要买几百套一次性餐具,花钱多还不环保。现在提前跟村委会预约,消毒干净的不锈钢餐具直接送上门,省心又体面!”八亩地村朱师傅对共享餐具的便利赞不绝口。目前,香口乡已为辖区19个村配备3800套不锈钢餐具,建立“共享餐具”免费租赁制度,既为村民节省红白事开支,更推动“一次性消费”观念转变。据统计,该制度推行以来,累计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超6000套,有效遏制了红白事领域塑料污染的趋势。
布袋菜篮成标配,集市减塑成自觉。在香口乡集镇秦琼平价超市,下香口村刘阿姨的编织篮里装满新鲜蔬菜“自带篮子买菜,装得稳还不怕漏,摊主都夸我们环保!”这一转变缘于香口乡持续的“减塑”宣传引导,通过张贴倡议书、评选环保家庭、发动商户配合鼓励等方式,让“购物自带包装”从个别行为成为群体共识。如今,集镇村民自带布袋、菜篮等购物已成习惯,白色污染明显减少。
农膜回收变废为宝,生态农业双丰收。“每亩地回收旧膜能换20斤左右有机肥,既清了田间垃圾,又肥了地!”上香口村种植大户肖志斌算起“农膜换肥”的实惠账。目前,香口乡新建的8个农膜回收点已成为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枢纽,累计完成农膜换肥3.2吨,惠及50余户农户。依托乡村回收网络,该乡还集中处理分散塑料废弃物,累计回收塑料制品4.1吨。这套体系既破解“白色污染”难题,又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环境干净了,河水清了,空气都更清新了!”谈及“无塑料乡镇”建设成效,村民们纷纷点赞。从共享餐具到农膜回收,从自带布袋到垃圾分类,一个个微行动正汇聚成文明生活的洪流。
香口乡将继续深化“六无”治理体系,以“无塑料”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回收体系、拓展替代产品,让减塑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持续培育文明乡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