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郧西90后女作家李微

2017-05-04 14:57  

自立自强  文学圆梦

——访郧西90后女作家李微

郧西在线讯 通讯员柯尊洪报道:郧西90后女孩李微,潜心写作6年来,先后获得各项荣誉,在国内几十种主流报刊,发表作品近200篇。现已是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曾有幸与文学名家王宏甲、梅洁、刘诗伟、晓苏等前辈面对面交流,得到了这些文学大家的谆谆教诲和殷殷鼓励。

作为一名农村90后女孩,她的作品是如何登上大雅之堂的?背后还有哪些感人经历?笔者日前对她进行了专访。

出身寒门,志存作家梦想

李微1990年出生在郧西县马安镇一个贫穷偏远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农民。三岁时,父亲身患重病,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养育她和弟弟。那时生活特别艰辛,挨饿受冻是常有的事。

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很多人都没有机会读书,大多都是文盲,有的也是初中没有毕业就早早辍学打工。尽管家境非常贫穷,但是她的妈妈却坚持要供孩子读书。在《姑姑的情书》中她写道:看到美丽的姑姑却读不懂自己的情书,年幼的我意识到,没有文化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一定要读书,要走出大山。怀着坚定的信念,她坚持忍饥挨饿每天步行十几里山路上学。

李微介绍,在家乡马安中学读初中时,有幸遇到恩师柯昌英老师。柯老师从初一到初三都是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课老师。柯老师非常注重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的熏陶培养,柯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经常把看到的美文在用甜美的嗓音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美丽的文字中陶醉。柯老师把文学的种子播种下来,唐诗宋词就像细雨一样落在少女的心里,让她萌发出文学的钟爱。 她在《十年师生情》中写道:一个好老师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柯老师让我从小养成了爱阅读、善积累、勤写作的好习惯,到现在我仍受益匪浅。

“上初中时,我就读了很多课外书,特别喜欢写作文,每次写起作文总是文思泉涌下笔如神。在老师的辅导下,我在校刊《花蕾》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每当看到我的文章变成铅字的时候,要兴奋好多天。” 李微说,“今天想来,我的文学梦想与初中时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密切相关。”

不忘初心,没有被生活压倒

2009年,李微考入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进入大学不久,李微当上了学生记者,每天采访、写稿成为她学习的一部分。

一开始,她发现象牙塔里里人才济济,同学们都多才多艺,和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相比她非常自卑。为了能像其他师哥师姐一样能在校报上发表文章,李微精心准备每次校报例会,认真听会学习,讨论时总是积极发言。为了取一个新颖合适的标题绞尽脑汁,为了写一篇满意的稿子字斟句酌反反复复修改十几遍,校对稿件更是不放过任何细微的瑕疵。在别人休闲娱乐的时候她在办公室写稿子,常常踏着茫茫月色赶往宿舍。

2011年李微正读大二,父亲旧病复发住院,母亲也因劳累过度导致腰间盘突出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一下子,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她要花销,父母要治病,顿时家庭陷于了极度困境。

为了省钱,她每天吃两顿饭,每天伙食费控制在5元以内,几乎都是土豆丝、包菜轮换着下饭。为了挣钱贴补家用和自己开销,她先后到做过小餐馆服务员、超市促销员、家教。

李微天生腼腆胆小,做超市促销员,总是不能像别人一样大声吆喝,被主管一顿训斥,一站大半天才能拿40块钱。还去过肯德基里做兼职,一小时7块钱,下班的时候腿酸麻得像灌铅一样。还去大街上发传单,笑盈盈递上传单,来往行人匆匆不屑地径直走过或者直接当面扔在地上,看在钱的份上还得卑微地弯腰捡起来擦干净灰尘再微笑着递给下一位。

后来,找了一份家教,她每天一下课顾不上吃饭就拎起书包就跑去挤公交。做完家教后,要一个人走很长一段没有路灯的漆黑窄巷子,每每这时,她心都如战鼓一样“咚咚咚”地狂跳。借着月光和手机的微弱光亮,憋一口气,快步地一溜小跑“飞”出窄巷,来到大马路上看到店铺里的灯光和来往的车辆行人方觉安心。往往此时,已经错过了此路段最后一班回学校的公交。做3小时家教50元,差不多是一个周的伙食费,如果打的需要花10块钱,她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还是算了,迅速跑回学校去。

“为了给家里挣钱和支持我读书,也就在那一年,还没有初中毕业,年仅15岁的弟弟就跟着叔叔在工厂当学徒。”谈到这些时,李微双眼闪烁着泪花,几度哽咽。

即便遭遇人生的寒冬,也没轻言放弃。李微加入校报一年多来,在校报发表文章八十多篇,她成了学弟学妹们眼中的偶像。利用校报这个平台她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勤于笔耕不断学习,写起文章渐渐得心应手。

厚积薄发,付出终有回报

2011年,李微的散文《唯剩痴情在》在市文联刊物《武当风》上发表。这是她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发表。之后不久,在老师的推荐下,李微加入十堰市作协。

当年9月,李微大学毕业。她先在一家单位上班,干着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下班后,就一个人窝在家里疯狂读书。回忆着家乡的那些人和事。那段时间,她写出的《姑姑的情书》《憨叔的承诺》《那条红纱巾》《雪天的记忆》等几十篇反映家乡生活的回忆性散文。

李微说,不管每天工作有多忙,总要安排写时间读书写作,看着一篇文章出炉,就像看到新生儿落地,内心无比喜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由于有多篇文章在《杭州生活周刊》发表,她接受了该杂志人物专访,成为《杭州生活周刊》第62期封面人物。

2013年,由于多篇散文在江西人民综合广播电台播出后受到听众热评,李微曾十几次接受江西人民综合广播电台主持人连线采访。

2014年,在《十堰晚报》人文语丝版开散文专栏,《十堰Magazine》杂志开个人游记专栏。非常幸运的是,她和文学大家梅洁同期在河北省文联的大刊物《散文百家》女作家专刊发表散文《日记本》。2015年《姑姑的情书》发表在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刊物《博爱》第四期。2016年《憨叔的承诺》荣获《湖北日报》诚信征文一等奖,《最是清风能致远》获得“珠湖清风杯”全国征文优秀奖。

李微说,她取得的一点文学方面的成绩,还得力多读书多思考,没有参加过任何文学培训,有幸参加了许多不同级别的文学活动,和文学名家王宏甲、梅洁、刘诗伟、晓苏等名家面对面交流。王宏甲老师鼓励说:“这么年轻文章就能上《散文百家》,说明你非常有潜力。不需要什么都会写,你就专攻散文,把散文写好就可以了。”

2011年至今,六年来,李微先后在《散文百家》《中国国门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工业报》《湖北日报》《辽宁青年》《河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两百篇。参加各类征文大赛,获奖50余次。 另外,还有多篇稿件在电台播出,并在多家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号开个人写作专栏。目前,发表、播出文章约60万字。

心怀感恩,奋勇砥砺前行

今年初,经家乡郧西作协推荐,她成功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散文家协会。很多人评价说,现在的90后大多比较浮躁,能静心看书的少,愿意写作的更少,像李微这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能坚持读书写作的年轻人太少了。

李微对于这些鼓励非常感动和感谢。她在文章中写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我取得的任何微小进步都离不开恩师和前辈对我的鼓励和扶持,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引导和培育,更不开前辈的给与指引和力量!我会继续努力,不会让他们对我失望。

李微说,她还要特别感谢妈妈,在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让她读书。感谢弟弟在家庭困难时候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她……

谈及未来,李微非常谦虚地说,目前自己的积累还不够,表示努力干好工作之余,她要继续多读书多思考多向前辈学习,沉淀学习和提高永远在路上。条件成熟,考虑结集出版她的作品。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