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之路 “河长制”:守护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2016-03-31 11:51   湖北网台  

“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湖北省委提出的“三维纲要”中,把绿色发展作为底线。 作为长江沿线,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的宜昌和恩施,大力推行“河长制”,用制度保护好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家住宜昌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的傅高崇,隔三差五就要沿着村里的河堤,来巡视这条3公里河道。从去年起,他被委任为“河道管护员”。

由于两岸既有集中生活区,也有农业生产区,在老傅的“管片”里,垃圾和污水是最有可能出现的水源污染物。对于巡查发现的污染物,老傅向村级“河长”反馈后,村里的保洁队迅速前来清理。对于一些跨村的污染,上级“河长”出面,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在宜昌,已建立起了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度。全市12条重点河流由12位市级领导“承包”,担任一级“河长”,负责整体治理。河水流经区域 的县、镇、村领导分别担任二、三、四级“河长”,负责沿线清淤、监督企业整治。有了“河长制”,环保、城管等十九个部门都被纳入了治水的“生态链”,逐级 负责,各有分工。

按照规划,宜昌全域内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164条河流,河流流域内的460多座各类水库,11个天然湖泊,将实现“河长”的无缝覆盖。到2020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

为让清江水更绿,恩施州从去年开始推进“河长制”,强化对河道的管理。

推行“河长制”,恩施在监督执法上绝不手软。环境执法人员近日在巡查时发现,有人在利川市自来水厂上游保护区内围网养鸭,造成安全隐患,河长督促整改,立即强制拆除围网,消除污染。

截止今年一月,清江各考核跨界断面的水质均达到考核目标。

绿水青山,为宜昌和恩施带来了“金山银山”。2015年,宜昌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十佳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两块金字招牌吸 引游客4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0亿元。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全年接待游客3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50亿元,生态文化 旅游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