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健 刘丽报道:“以前两亩田牛犁人挖折腾一天,雇人成本高还累;现在旋耕机半天搞定,周末搭把手就种完小麦,省时省力!”近日,店子镇李家坡村的祝大叔站在田埂上,望着穿梭作业的农机,言语间满是对农耕新变化的感慨。如今在店子镇,“机械化主力+人工补位”模式全面铺开,科技为农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传统农耕加速迈入高效智能新赛道。
过去秋收秋种时节,畜力加人力的耕作模式,单日最多完成两亩地作业,不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还得“看天吃饭”。如今科技“代劳”让耕种管收告别“人力硬扛”:大型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深耕整地,小型旋耕机适配复杂地形灵活补位,单日收种面积堪比20名农户工作量;植保无人机一小时完成上百亩精准喷药,效率是人工近百倍,还能减少农药用量,广受农户认可。科技助力下,“不违农时”从农户期盼变为现实。
科技赋能不止于耕种,更打通了丰收变现的运输堵点。过去高山农作物出山全靠人工肩扛手提,蜿蜒山路往返一天最多运2000斤。如今无人机化身“空中运货郎”,无视地形阻隔,在近200米直线距离内44秒即可完成近百斤货物往返,单台单日运量达20吨,是人工运输能力的20倍,让田间丰收更快转化为农户口袋里的“钱景”。
这个秋收季,科技成为店子镇农民省力、农业增效的“金钥匙”。从旋耕机替代锄头,到精准数据替代经验估算,再到智能设备替代山路奔波,农业生产效率跃升与农户收益增长,不仅直观展现农耕“快节奏”,更彰显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与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