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把委员工作站建在群众心坎上

2025-11-17 08:36   郧西在线  

通讯员梅兵 兰雪报道:冬日暖阳洒在郧西县安家乡藏王沟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新立的警示牌格外醒目。“以前汛期总睡不踏实,现在乡政协委员工作站的排查队每周巡查,还教避险知识,心里踏实多了。”村民王建国的话里满是安心。这份信任,源于郧西县政协将委员工作站建到群众“家门口”的扎实实践。

政协委员工作站,是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衔接的重要平台。郧西县政协深化委员下沉机制,237名政协委员全部进驻基层工作站,通过一线协商丰富履职形式、深化履职内涵,让政协履职理念扎根群众,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在基层充分彰显。

民生一站总关情

“委员常来坐,难处能敞开说,还能办成事。”槐树林特场三岔河村村民提起新建的便民桥,感慨不已。泗峪河将村子一分为二,村民平日蹚水、汛期绕行,上学就医极不便。槐树林特场政协委员工作站得知群众对修桥的期盼后,迅速召集院落会协商方案。群众捐工投料,委员刘和文发挥专业优势负责设计并带头捐款,仅一个月,便民桥贯通,干群心更贴近。

民生关切不止于“桥”。今年春旱,安家乡田坑村蓄水池见底,村民用水告急。安家乡委员工作站组织委员5天内走遍13个村,排查出214户用水困难户。社情民意日志上的密集记录,很快转化为“红马甲送水队”的行动——580吨清水陆续送进村组,独居老人的水缸始终满溢。委员中的农技专家还下地指导铺设保墒膜、协调抽水设备,实现抗旱保产两不误。

振兴一路富乡邻

协商平台既解民生难题,更助产业发展。今年9月,观音镇双掌坪村一场茶产业协商会气氛热烈。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的10名委员与茶农、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充分研讨,最终确定“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明确茶园连片改造、引入智能灌溉系统的思路。这一协商成果直接带动当地茶产业综合产值增长23%,近千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刘家湾村,政协委员梅堃搭建乡村直播间,帮农户销售桃子、土鸡蛋等农特产品,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谁还愿往外跑?”委员工作站的助力,让“田间好货”借电商快车走出大山。

青绿一线守初心

作为汉江入鄂第一县,郧西生态保护责任重大。县政协主动担当,由农业农村委牵头,组织上津镇、香口乡政协委员工作站20余名委员,联合县自然资源、环保、林业等部门负责人,走遍全县矿山修复点。深入调研后,推动建立“修复——管护——监测”闭环机制。如今,矿山修复区域植被覆盖率超85%,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愈发鲜明。

围绕加装电梯、集中充电设施、口袋花园建设、小区物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民生实事,全县政协委员工作站已举办活动超200场次。聚焦群众身边事开展协商,既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让大家握有建设“主动权”,更彰显了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蓬勃生机。

“让群众诉求上得来,协商成果下得去,社情民意传递才更高效、协商解困就更及时。”县政协主席阮登香表示。政协委员工作站恰似坚实纽带,一头连着政协履职的“根”,一头扎进基层治理的“壤”,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氛围中,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