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爱在幽幽山间 ——县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店子镇七里沟村侧记

2020-06-22 11:17  

六月的郧西大地,葱翠浓郁。日前,记者从郧西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店子镇七里沟村,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一座座漂流的民居错落有致,产业基地里艾叶正恣意生长,扶贫车间里工作人们正在紧张忙碌......一幅幅美景勾画出新农村气息,处处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路变宽了,村里的产业多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精神面貌变好了......”店子镇七里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义山对记者说:“这些变化得益于县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队的真情帮扶。”

2014年,在郧西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县委宣传部选派责任心强、作风扎实的干部到七里沟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他们准确把握脱贫之“势”,精准推进扶贫之“事”,奋力帮助摆脱贫困状况,倾心注力让七里沟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谱写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凯歌。

筑牢坚强堡垒



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看到涧池乡下营村和城关镇王家坪村的变化,很震撼,和这些村相比我们村的差距还不小,我们要把艾叶产业发展好,搞好生猪、牛、羊的养殖,加快发展步伐......”在6月份的支部主题党日的座谈会上,七里沟村党员纷纷就村里的发展发表意见建议。

据了解,六月份七里沟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里组织党员到县内先进村参观学习,随后召开座谈会共商村里的发展大计的。这是驻村工作队建强村级班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县委宣传部和派驻该村工作队为提高党员素质,以支部主题党日等活动为载体,为每名党员购买学习书籍,让他们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明确村里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对全村党员状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老弱病残党员、在外务工党员、在村常住党员等底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同时,加强阵地建设,搞好党员活动室修缮,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制度,让党员有了归属感。



开展院场会宣讲政策

脱贫攻坚重点在民生,民生重点在服务。县委宣传部工作队在工作中,始终不忘紧密联系群众。通过户户走到,全面了解农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及各种诉求,收集化解问题诉求60多条。同时,重点宣传解释“两不愁三保障”、搬新拆旧、健康扶贫、低保纳入标准、危房改造对象标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精准扶贫政策,大力宣传“九有”项目给全村群众带来实惠。加大对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单亲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关注,通过各种扶贫政策,解决他们生产生活难题。坚持把问题发现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结果。

鼓起钱袋子



村民在艾叶产业基地忙碌

“我和丈夫都在合作社里务工,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家里的12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收入5000多元,年收入有6万多元......”七里沟村群众王义彩一边在村里的扶贫车间里忙碌,一边给记者算着他们家的年收入,脸上洋溢着笑容。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2017年,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引进成功人士梅光和发展艾叶种植加工产业,成立湖北七夕艾实业有限公司。为实现产业有发展、企业有效益、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县委宣传部和驻村工作队坚持“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发扬“店小二”精神倾力服务企业发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斌,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勋建多次实地深入企业踏勘,帮助解决企业征地、办证、建厂等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协调对接,多次带领公司负责人到蕲春县、丹江口市和河南南阳等地考察学习、洽谈合作,了解市场行情,开拓市场。目前,湖北七夕艾实业有限公司带动贫困户170多户600多人就业脱贫增收,人均增收达到4000元以上,户均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



村民在扶贫车间务工

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务工人员未能外出。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大力宣传全县“产业扶持政策十三条”, 驻村工作队与镇、村一同协调养殖场用地、水电交通、环保评审等工作,发展李长宝、朱卫等5户规模畜牧养殖,新发展养猪100头以上大户2户、养羊100只以上大户1户,养鸡500只以上大户2户,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0多人。同时,协助组织有经营意向的农户,培育废品收购、粮食加工、豆腐制作、拐枣酿酒扶贫作坊4个,带动贫困群众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照看家庭两不误。

近年来,七里沟村在县委宣传部的帮扶下,抢抓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发展脱贫主导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该村成立艾草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增收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户55户170人,贫困人口每年分红20多万元;培植养羊大户25户,养牛10头以上10户,养猪10头以上10户。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通过省市考核验收,顺利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目标。

扮靓新家园




七里沟村夜色

“我们村过去基础设施条件差,道路泥泞,没什么产业,天气稍一暖和村口的垃圾堆就开始冒味……多亏县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在他们的有力带动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咱们的生活真是好啊。”村民吴丰喜坐在文化长廊的木凳上,既喜悦、又激动。

“架这坐桥,我们出行方便多了......”七里沟村小黄金沟安置点群众祝合金指着面前一座宽5米,长15米的便民桥对记者介绍说。

“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是李永洪担任店子镇七里沟村第一书记后常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之一,竭力改变村容村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驻村工作队走访群众

2014年以来,驻村工作队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20多万元。硬化了通组、通产业基地生产路面等共8.2公里;新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2处,解决了全村300多户1200多人吃水问题;完成了村级1000平方的文体广场场地平整、硬化建设,安装文化体育设施器材2套;新建文化廊道600多米,完成廊道绿化,购买30多盏路灯,成为群众休闲娱乐散步好场所;新建150平米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使村民小病治疗不出村;完成村级电路、网路改造升级工程,协调通讯部门将安置点前场地线杆及上空杂乱电缆转移规划还场于民;新建黄金沟安置房、过风楼公厕2处、改造厕所280个,改造排水暗道600米,建污水处理场2个、垃圾填埋场1个,配套环卫垃圾车1辆、车载垃圾箱10个,发放环卫垃圾箱110个,配保洁员2名。同时,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邀请县规划设计院到村进行规划设计。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在省道338沿线、村庄桥头上下路边新建建河堤200多米并完成填方,建设一个集防洪、安全交通、休闲娱乐停车于一体黑色化场坪,打造成为上湖路上的标志性地点和七里沟村新地标。

涵育新风尚



开展最美系列表彰活动

“脱贫不光要看面子,更要靠里子。”这是县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第一天就立下的座右铭。“里子”的建设,也贯穿了帮扶工作的始终。

“以前闲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家看电视或者打打牌。现在好了,没事可以到农家书屋看看书,或者到健身广场上跳跳广场舞、溜达溜达,甭提多充实了!”村民阮荣财说到。

建造文化廊道、文化墙,潜移默化育新风。建成300多米文化廊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穿插其中;大堰安置房前88块、300余米主要以“党建、精准扶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治理、普法”等内容的文化墙设计与书画。制定安置房楼栋长管理制度,促使村民自治水平和村庄环境卫生有效提升。开展宣讲活动。分时、分片大力开展精准扶贫、移风易俗、七五普法等群众院场会50余场次,宣传政策、教化群众1000多人;开展“传承优良家风,建设和谐家庭,助力精准扶贫”公益宣讲2场次,受教育群众达千余人。组织开展“最美扶贫带头人、最美脱贫示范户、最美孝老爱亲家庭、最美和谐家庭、最美文明卫生院落”等“最美系列典型”评选命名表彰活动,2个先进集体和9个(户)先进个人获得。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17年七里沟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



开展“传承优良家风”公益宣讲

“脱贫摘帽只是开始,县委宣传部将进一步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倾力做好帮扶工作,努力把七里沟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勋建如是说。

现在的七里沟村,“勤劳致富、睦邻友好,孝老爱亲、崇德向善”等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村前村后,房前屋后的环境好起来了,争当文明农户蔚然成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美图景已蔚然成型。

特约记者   陈迪祥   通讯员  章 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