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见底的仙河水在欢快叮当声中流淌着,贫困户老程家山羊咩咩的叫着——妈妈,老宋家鸡儿在咯咯的散欢着寻食,栏圈里的大肥猪也在哼哼闹着要吃。鸟烟柔柔从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小洋楼里升起,道道梯田,绿装盛裹(烤烟、中药材、花椒、铁扫帚等产业),迎风摇曳。站在大座山高处,鸟瞰二天门全貌,袁胜红心中充满着自信,一切都在变化着,人儿变得精神了,山儿变更绿了,水儿变更清了,旧貌换新颜了。沐浴着脱贫攻坚的阳光,关防乡二天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看到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5年6月,时任关防乡林业站站长袁胜红同志接到通知,将开赴到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扶贫工作,从那一刻起,他与二天门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五年前的二天门村一河(仙河)、一山(大座山)、一沟(黄家沟),是河脏沟乱山荒,通组公路泥泞砂坑难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自然生存条件较差、村房破烂不堪,即无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更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支柱企业。全村7村民小组,338户139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614人,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和外出务工。要想让这里的村民摆脱贫困,告别贫穷,袁胜红深知扶贫路上任重道远。
扎实是最足的底气
盛夏后的一天,袁站来到扶贫村开启正式“履职”的启动键,第一件事就是户户走访,听取民意,与村组干部探讨脱贫之策,山顶河边、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七组50多户行路难、致富难的问题长期困绕着群众,四组、五组安全饮水无保障,张家种植中药材无种苗、欧家种烤烟缺烤烟炉子等,成了群众日常生活和致富最大的短板。宋典江高位截肢,行走不便,身体虚弱;胡生银妻子患大病需住院;黄青红女儿因学缺资金需要救助等,诸如此类大小烦心事,枚不胜举,都成了袁站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通过摸底排查,他掌握了大量的祥实信息,为精准施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我是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的一名新兵,初任伊始没底没策,开展工作时阻力还是挺大的:一是老百姓对我缺乏信任;二是人脉资源、资金方面也有短板不少;三是村里的基础条件较差,对村情民意了解肤浅;四是对政策理解和把控不精准。面对这些,我只能多跑、多讲,多想、多学,从实践中去消化解决。”
精神是最强的能动力
面对困难,袁胜红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与群众连络感情,帮助群众解决脱贫路上的难题,他经常起早贪黑,与贫困户话家常,聊发展,定规划,人头也混熟了,一来二去,群众慢慢地愿意与这位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扶贫工作队员聊天。为了宣讲政策,他常常与村干部一起召开群众会、连片会、院落会、家庭会,反复接受群众咨询,不厌其烦回答群众问题,让村民们满意而归。为了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他想方设法思索解决之道,贫困户王伦为对搬迁政策不甚了解,愿搬进新集中安置点住,不愿除拆旧房,搬迁工作受阻,他不厌其烦的多次上门讲解政策,解除疑云。陈良春因缺资金,找到村上要求纳入低保照顾;翟朝兴家在周家坪一组自购房居住,房前一个大树影响视线,多次找到相关干部要求解决等等,通过户户走到,全村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并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卡片,随时查阅,被人们谓为二天门村精准脱贫的“智能库”。
问题是最大的财富
三十多岁的刘瑞一家3人,父母弱智多病,本人因盗窃刑满释后,不思悔改,游手好闭,自暴自弃,对脱贫政策持不满态度,对干部持敌视之意,多次到乡村无理纠缠,要低保要救助,袁胜红多次上门与其交心谈心,赈救其心灵上的纽曲,帮助恢复自信,帮助其父就近在扶贫车间上班打工创收,争取全家享受低保。2020年春节期间,其母亲在家取暖时困二氧化碳中毒,生命垂危,袁胜红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医院、联系车辆送往医院救治,并带头并动员扶贫干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捐款2万多元送到刘瑞手中,帮其渡过难关。一来二去,刘瑞对袁站依赖有嘉。他经常说:“袁站长是真的来帮我们的,给我解决了许多想不到、办不到的实事、好事,决心浪子回头,外出创业致富,来感恩于他”。
2019年8月,贫困户宋典江困突发急症需抢治,袁胜红第一时间联系郧西县中医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并亲自开车送往,办住院、办结算,把老宋当亲人一样细心照料,出院时协调救护车免费护送回家,术后主治医生告知,病人若再晚送半小时就无回天之力了。2017年6月的一天,袁站户户走到时,发现三组黄美江住房不安全急需解决,回到村房后他于村两委班子商讨解决办法,争取危改政策,纳入危房改造,住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搬家时老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现在他一家人见人就夸袁胜红真是个知己的贴心人。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突发,一声令下,他告别亲人,义无反顾的回到工作岗位上,和村组干部一道宣传政策、守边卡、量体温、劝导群众、排查重点对象,送粮送油送口罩,帮助群众战胜疫情,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幸福是最大的收获
几年间,袁胜红一心归到二天门村脱贫攻坚大业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领乡亲们兴产业,谋发展,改善村居环境。协助村“两委”建设扶贫车间1个,组建扶贫作坊6家,实现了“特殊人群”在家门口就业。引导贫困户及全村村民种植烤烟、铁扫帚、中药材、甘庶、紫红术、花椒基地等产业,“到处是产业、遍地是鸡羊”诠释了二天门村产业发展的历程与全貌。推进了“九有”项目建设,完成了光伏发电、安全饮水、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百亩土地综合治理、11.7公里硬化公路、垃圾分类站、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协助村两委全面完成了8处安置房建设及配套设施工程,使易地搬迁户搬得来、住得稳、能致富。
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也回来了。二天门村的人们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扶贫好干部,让百姓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扶贫路上,袁胜红不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还为二天门村如期脱贫付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如今,到了脱准攻坚关键时刻。袁胜红表示:“我将一如既往的战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好一名尖兵作用,与村两委会一道把二天门村打造成为汉回交界的“特色产业之村、生态宜居之村、和谐文明之村、红色文旅之村”。